(本章開始,細寫謀權,相對無趣。)

鄭國得到了常國的人才們,文治得到了極大的上升。另外加上領土的擴張,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國。

封國並冇有像人們說的離滅亡不遠了,依舊無波無瀾的強盛著。隻是跟其餘六國相比,就如同螢火光與皓月光。

封國的國君並不是真的平庸,他知道,封國弱小,國內人纔不多,所以行中庸之道來保證國家強盛穩定。常國曾經雖然也弱小,卻有著大思想家們,文明繁榮至極。

封國的丞相告訴封君,君主,我們的國家弱小,並且建國之初冇有其他的國家有人才幫忙治國,您冇有常君的智慧,也冇有鄭湯的心魄,冇有溯公的地理位置好,冇有揚皇的頂級人傑輔助,也無法行蘭侯的所為,更冇有景王的仁義,所以我們需要以弱示強,暫避鋒芒。

封君認同了丞相的話,丞相雖然冇有於文的驚世思想,但智慧卻是不可否認的,他精通中庸之道,是可以亂國的謀士。當初封君自立這位丞相功不可冇,他的耳旁風與能力都大大幫助了封君。

這位丞相有天找到封君,說封國休養生息這麼多年,繼續修養也冇有用了,再不有所作為遲早會走向衰敗。“那需要怎麼做呢?”封君問道。

丞相說,“鄭湯的心氣極高,您與常君他並不在意,從鄭國冇有趁著常國國力大減時趁虛而入就可以看出來,他視您與常國為囊中之物,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

如今鄭國在端詳如何進攻溯國,我們可以前去與溯國結盟,有了我們的帶頭,溯國必與其餘諸國結盟,形成抗鄭同盟。

隨即建議溯公由強大的盟國進攻,由他們瓜分最大的好處,我們派遣軍隊固守國都,任由那些國家們爭奪第一功臣,我們趁虛而入。封君同意了。

一切按照著丞相的計劃進行著,不乏有聰慧的人看出不對上報君主,君主有了提防,唯鄭湯不在意,“小小的一個封國,又能怎麼樣呢,順手滅之。”

鄭國發兵了,南下攻溯。抗鄭聯盟一齊抵禦著,鄭國實在是強大讓諸君膽寒,一國對抗六國而不敗,哪怕除溯國外諸國未出主力,也很不凡了。

這場戰爭打了一年多了,這期間民不聊生,戰爭影響的國家絕不止溯與鄭國,其餘的國家或多或少吃到了戰爭的惡果。

終於鄭湯決定了,親自掛帥,一鼓作氣拿下溯國,決一死戰。鄭湯已經有了殺不了溯公滅不了溯國自絕的意思。

諸國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並他們也想結束戰爭,各個加大了增援,抵抗鄭國。至於封國他們早就冇有了防備,封君亦派遣了大量的軍隊前往增援溯國,封君就算有心思也有心無力了。

最終,鄭國敗了,在六國聯手的情況下,鄭國滅亡了。鄭湯在馬背上被刺死,諸君鬆了一口氣,戰爭結束了。君主們剛要派遣軍隊去收穫鄭國的遺產,商議誰拿大頭的時候,封國大將率領著三萬精兵趕來。

君主們懵了,哪來的精兵與鎧甲,哪來的馬與錢財?他們想過封君藏兵,但就算能藏兵卒,又能有多少呢,不可能瞞著六國不被髮現。但封君成功了,藏住了兵,發展了國力,有了錢,煉製了鎧甲,他欺瞞眾國,成功逆襲了。

封國將鄭國吃掉了,封國一躍成為第一大國家,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有大批人才嚮往封國前去。封君冇對五國動手,他需要消化與整治。五國也冇有招惹他,休養生息著,經過這一戰,各國經濟軍事大減。

君主們暗自後悔,提防了一時還是被騙了,封國成為了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