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道德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構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義和文明意義

倫理最初的自然形態就是風俗習慣

道德是在一定風俗習慣下所形成的個人的品質,氣質。

倫理真諦是本性上普遍的東西。

倫理行為本質是個人作為共同體的成員而行動。

倫理與道德作為人類文明的基本因子,是評價人類行為善與惡的社會價值形態,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表現為一定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倫理道德的管理學意義: 經濟與經營活動的意義,尤其是對終極意義的追求; 企業組織; 人文力與企業精神 ;企業及其產品的價值觀。

組織形成要素: 共同目的 協作的願望 資訊的溝通。

道德觀:

功利主義道德觀:這種觀點認為,能給行為影響所及的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纔是善的。

權利至上道德觀:能尊重和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行為纔是善的。

公平公正道德觀:管理者不能因各種因素對部分員工歧視,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和公平公正的標準向員工支付薪酬的行為是善的。

社會契約道德觀:(有侷限性) 隻要按照企業所在地區政府和員工都能接受的社會契約所進行的行為纔是善的

推己及人道德觀:儒家道德觀高度概括。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發展階段 ;個人特性 ;組織結構 ;組織文化 ;問題強度。

道德發展階段:前慣例層次,慣例層次,原則層次(道德發展最低層次是前慣例,最高是原則層次)。

改善企業道德行為的途徑: 挑選高素質的員工 ;建立道德守則和決策規則 ;管理者在道德方麵領導員工 ;對員工進行道德教育 ;設定工作目標 ;對績效進行全麵評價 ;進行獨立的審計 ;提供正式的保護機製。

如何在道德方麵領導員工:1) 管理者在言行方麵做員工的表率,在道德方麵起模範帶頭作用。 2)管理者通過獎懲機製影響員工道德行為。3) 管理者要勇於承擔責任。

社會責任:是企業追求有利於社會長遠目標實現的一種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企業所要求的義務。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係統觀點,是評價人或組織行為善惡的標準和原則。

企業價值觀表現成員對企業“應當是什麼” 和“應當做什麼” 的認同。

企業價值觀發展階段: 工業化初期:股東利潤最大化 。工業化中期:企業利潤最大化兼顧員工利益 。工業化後期:追求企業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 。後工業化時期:追求企業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同時要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

利益相關者:股東 員工 消費者

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範 ;社區福利投資 ;社會慈善事業 ;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守法合規。